替加環(huán)素重癥感染.ppt_第1頁
替加環(huán)素重癥感染.ppt_第2頁
替加環(huán)素重癥感染.ppt_第3頁
替加環(huán)素重癥感染.ppt_第4頁
替加環(huán)素重癥感染.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替加環(huán)素在重癥感染應用指征探討,2,在全球范圍內,“ESKAPE” 耐藥已成為導致患者發(fā)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E nterococcus faecium(屎腸球菌) S 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黃色葡萄球菌) K 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菌) A cinetobacter baumannii(鮑曼不動桿菌) P seudomonas aeruginosa(銅綠假單胞菌) E nterobacter species(腸桿菌),院內感染耐藥菌株耐藥現(xiàn)象嚴重,碳青霉烯及頭孢類抗菌藥物的暴露是導致 多重耐藥感染的高危因素,Hui C,et al. J Crit Care.2013 Oct;28(5):728-34.,碳青霉烯和頭孢類抗菌藥曾在抗感染發(fā)展史中帶來革命性改變,然而,因暴露于碳青霉烯或頭孢類抗菌藥后進展為多重耐藥感染現(xiàn)象開始引起重視。,2011年CARES數(shù)據(jù)分析,醫(yī)院院內感染常見疾病原菌耐藥分析,革蘭氏陰性菌 76.8% 革蘭氏陽性菌 23.2% 院內前五位常見致病菌病原菌,數(shù)據(jù)來源:2011年CARES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感染類型中多重耐藥菌發(fā)生率,BSI-血流感染 HAP-院內獲得性肺炎 IAI-腹腔感染,血流 多重耐藥菌排名:1、ESBL大腸埃希氏;2、鮑曼不動;3、MRSA 肺部多重耐藥菌排名:1、鮑曼不動;2、MRSA;3、ESBL肺炎克雷伯 腹腔多重耐藥菌排名:1、ESBL大腸埃希氏;2、鮑曼不動;3、 ESBL肺炎克雷伯 銅綠假單胞多重耐藥菌占整體耐藥菌比例較低:HAP6.7%-BSI1.0%-IAI4.1%,數(shù)據(jù)來源:2011年CARES數(shù)據(jù)分析,常用的院內抗生素多重耐藥菌耐藥性分析,抗生素耐藥率大于20%以上,不建議作為經驗治療使用 替加環(huán)素對于鮑曼不動、MRSA、大腸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耐藥率低,可以覆蓋90%以上的耐藥菌,與其他的抗生素相比較更適合作為初始經驗性治療的首選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不適合作為多重耐藥菌初始經驗性治療的選擇。, 汪復實用抗感染治療手冊,數(shù)據(jù)來源:2011年CARES數(shù)據(jù)分析,ICU耐藥性細菌特點,1、Mohnarin 2011年度報告:ICU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年第22卷第24期) 2、2011年CARES數(shù)據(jù),王輝,AB在ICU的發(fā)生率高,同時CRAB檢出率高 替加環(huán)素抗菌譜廣、強效、安全性高,對CRAB等常見致病菌高度敏感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不適合作為初始經驗性治療的選擇。,肺部感染致病原總體分離情況,前四位的是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以肺炎克雷伯桿菌,數(shù)據(jù)來源:劉又寧 等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年10月第35卷第10期,腹部感染主要致病原 替加環(huán)素VS碳青霉烯,金葡菌中MRSA比例為87.76%;替加環(huán)素敏感率100%VS碳青霉烯天然耐藥 鮑曼不動桿菌對替加環(huán)素敏感率約為95.77%VS碳青酶烯敏感率約為22.13% 腸桿菌科對替加環(huán)素敏感性97.92%VS碳青霉烯敏感性91.67% 銅綠假單胞菌對替加環(huán)素天然耐藥VS碳青霉烯敏感性25.61%,除外銅綠假單胞以外替加環(huán)素對于肺部感染前四位的致病菌敏感性均在95%以上 除腸桿菌科外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對于肺部感染前四位的致病菌耐藥率均在70%以上,數(shù)據(jù)來源:劉又寧 等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年10月第35卷第10期,部分患者的治療需求不再被碳青霉烯類滿足,Kollef MH et al. Crit Care. 2012;16(6):R218.,從2008年-2011年進行的前瞻性、雙盲、隨機對照研究,共納入患者274例,觀察多利培南7天療法(1g ,每8小時靜注4個小時)和亞胺培南10天療法(1g,每8小時靜注1個小時)在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VAP)中的療效。,36/79,50/88,僅約一半比例患者達到臨床治愈,細菌清除率同樣不超過50%,MITT人群(改良的意向治療人群)在EOT時(治療結束時)的臨床治愈率,6/15,5/10,MITT人群(改良的意向治療人群)在EOT時(治療結束時)不動桿菌的細菌清除率,TYGACIL (tigecycline)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January 2011).,替加環(huán)素與ESKAPE病原體,替加環(huán)素廣譜覆蓋院內感染常見致病菌,替加環(huán)素廣譜覆蓋院內感染常見致病菌,包括碳青霉烯類和糖肽類不能覆蓋的某些致病菌,其他G+菌包括:鏈球菌屬(A,B,C,G組)、肺炎鏈球菌、糞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其他G-菌包括:淋病奈瑟氏菌、產氣腸桿菌、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奇異變形桿菌,Gilbert DN et al.熱病.41版.,合理處方替加環(huán)素 把握治療時機、判斷治療人群 替加環(huán)素 的臨床適應征,ICU患者概況,患者病情危重,進展快 多合并一個以上的臟器功能障礙 合并疾病種類多而復雜 介入治療使用較多,如:呼吸機、CRRT,既往碳青霉烯暴露史 既往ICU入住史 既往機械通氣史 既往CR分離史 留置各類植入導管或裝置 住院時間1周,所在病房是有CR流行,ICU患者基本特征,CR感染高危因素,0,目標人群,抗感染治療的臨床思路 部位/流行病學/藥敏區(qū)分,部位: 不同部位的致病原構成不同 不同部位的藥物濃度不同 流行病學: 不同區(qū)域致病原構成不同 不同區(qū)域的抗生素耐藥水平不一樣 藥敏數(shù)據(jù): 選擇盡可能可以覆蓋可能致病的病原菌的藥物,藥敏數(shù)據(jù): 選擇盡可能能夠覆蓋的可以病原菌的藥物,把握治療時機合理使用替加環(huán)素 經驗性碳青霉烯48-72小時療效欠佳的換藥,IDSA指南建議初始治療后72小時進行療效評估,藥物未能覆蓋致病菌或細菌耐藥,結合實驗室痰培養(yǎng)結果并評價其意義,審慎調整抗感染藥物,并重復病原學檢查 特殊病原體感染,應重新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并進行相應檢查 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存在影響療效的宿主因素,應進一步檢查和確認,處理,治療有效,初始治療48-72小時后對病情再次評估,初始治療72 小時后癥狀無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惡化,治療無效,Mandell LA,Clin Infect Dis.2007 Mar 1;44 Suppl 2S27-72.,頭孢哌酮舒巴坦初始經驗性治療有效,初始經驗性治療的病原學評估 碳青霉烯 vs. 頭孢哌酮/舒巴坦 vs.替加環(huán)素,碳青霉烯初始經驗性治療有效,MIC4mg/L,可以與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使用,耐藥率 70%以上,天然耐藥,耐藥率達30%以上,天然耐藥,替加環(huán)素初始經驗性治療有效,天然耐藥,天然耐藥,耐藥率達40%以上不推薦單藥使用,耐藥率達40%以上舒巴坦6g/天,耐藥/不推薦使用,48-72小時療效欠佳的經驗性替換,國內外權威指南對于抗生素使用指出,48-72小時應做療效評估,并調整治療 可能引起碳青酶烯或頭孢類療效不佳的細菌(CRAB/CRE/SM/MRSA/VRE/非典等),均對替加環(huán)素高度敏感,替加環(huán)素可以提供理想的療效 碳青霉烯或頭孢類治療72小時效果不佳的患者,經驗性替換處方替加環(huán)素,替加環(huán)素的治療方案選擇,不同感染部位多重耐藥菌的耐藥也不同,BSI-血流感染 HAP-院內獲得性肺炎 IAI-腹腔感染,血流 多重耐藥菌排名:1、ESBL大腸埃希氏;2、鮑曼不動;3、MRSA 肺部多重耐藥菌排名:1、鮑曼不動;2、MRSA;3、ESBL肺炎克雷伯 腹腔多重耐藥菌排名:1、ESBL大腸埃希氏;2、鮑曼不動;3、 ESBL肺炎克雷伯 銅綠假單胞多重耐藥菌占整體耐藥菌比例較低:HAP6.7%-BSI1.0%-IAI4.1%,數(shù)據(jù)來源:2011年CARES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的部位替加環(huán)素的藥物濃度也不同,1.(注射用替加環(huán)素)產品說明書 3.Peterson LR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32 Suppl 4:S215-222.,患者手術前接受單劑100mg靜脈滴注;多劑替加環(huán)素用藥數(shù)據(jù)并未評估 健康人體接受首劑100mg靜脈滴注,隨后每12小時接受50mg替加環(huán)素靜脈滴注,替加環(huán)素治療方案選擇,需要替加環(huán)素聯(lián)合治療致病菌及其理論根據(jù),銅綠假單胞替加環(huán)素天然耐藥,因此懷疑或需要覆蓋銅綠桿菌時,可聯(lián)合對銅綠敏感性好的抗生素。 PS:目前耐藥銅綠的檢出率為12.6% 肺部或血流的CRAB/CRE因為我國CRAB檢出率高耐藥機制復雜/CRE耐藥機制復雜,部分細菌對替加環(huán)素MIC值高于替加環(huán)素肺部及血流的濃度,為了減少耐藥,保障療效;所以需要采用以替加環(huán)素為基礎的聯(lián)合方案治療。 XDR/PDR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